导弹是现代战争中不可缺少的战略武器,主权国家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研制并为国防力量装备各种导弹,是正常的国家行为。
朝鲜研制导弹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出于国防自卫需要,用先进导弹抗衡在武器上占优势的美国和韩国联合军事力量,保持朝鲜半岛军事均衡。二是创汇的需要,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1枚“飞毛腿”导弹价值200万-250万美元,1枚“劳动1号”导弹价值700万美元,朝鲜已经拥有了年产100枚-150枚导弹的能力,年创外汇超过1亿美元。据韩国国防部提供的数字:朝鲜1991年-1998年8年间,出口导弹大约540枚,创汇大约8亿美元。
正是出于以上两种目的,朝鲜1975年从中国购进了“东风61”型弹道导弹,开始了导弹研究工作。1984年4月首次试射成功射程为280-300公里的“飞毛腿A型”导弹;1985年试射成功射程为320-340公里的“飞毛腿B型”导弹;1989年试射成功了射程为500-550公里的“飞毛腿C型”导弹。90年代以来,朝鲜又开始了射程为1000-1300公里的“劳动1号”、射程为1500-2000公里的“劳动2号”导弹和射程更远的“大浦洞1号”及“大浦洞2号”远程导弹的研制工作。
这本来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自主行为,却引起了美国、日本和韩国的恐慌和反对。
由于地理原因,首先向朝鲜导弹发难的是日本和韩国。
日本和韩国的恐惧症
1993年5月29日,朝鲜成功地试射了三枚射程为1000-1300公里的“劳动1号”导弹──这是“飞毛腿”导弹的改良品,长度为15米,可以搭载生化武器弹头和核弹头。朝鲜发射的这三枚“劳动1号”导弹,其中一枚落在日本能登半岛的前海上,另外两枚越过日本列岛,落在离夏威夷前海很近的太平洋公海上。
朝鲜发射导弹前曾经通知了美国,但不知什么原因,美国没有立即通知它的盟国日本,而是过了一个月之后才通知日本。 日本政府大为震惊,立即召集会议研究对策,将朝鲜发射导弹定为“朝鲜导弹危机”。
日本认为,朝鲜研制导弹的目的有五个方面:
1.确保朝鲜对美国和韩国的军事优势。
2.通过导弹出口赚取外汇。
3.对日本和韩国起到心理威慑作用。
4.建立独立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国防体系。
5.确保朝鲜的社会主义体制。
日本认为:这五点中最重要的是第三点,因为朝鲜的导弹可以打到日本本土。
当时,有些日本军官主张用轰炸机摧毁朝鲜的导弹基地,并且研究制定了偷袭计划。这个计划于1999年7月被日本《京都新闻》曝光,其主要内容如下:
1.机种选择──派4架F-4FJ改进型战斗机执行这一任务。这种战斗机是日本空军的主力战斗机,机动性能好,适合低空突防和低空轰炸。配合F-4EJ战斗机的还有空中预警机和地面指挥所。
2.武器使用──使用500磅重的制导式MK-82型炸弹,每架飞机除了携带对付朝鲜战斗机的导弹外,还可以携带4枚MK-82型炸弹,一共16枚炸弹足可以摧毁朝鲜的 -149-
导弹基地。
3.基地选择──启用靠近日本海的小松基地。日本有44个空军基地,小松基地最合适。战斗机从那里起航,执行完任务后可以返回基地。
4.偷袭方式──从海面低空直线飞抵朝鲜领空,在朝鲜雷达发现之前,向朝鲜的导弹基地发射16枚炸弹,然后立刻从高空返回小松基地。
虽然这个偷袭计划因为日本没有空中加油机、对朝鲜的导弹基地情报掌握较少以及顾及政治影响等原因没有实施,但足见当时朝鲜导弹发射成功对日本的震动。
也正是因为朝鲜成功发射了“劳动1号”导弹,1994年日本的《防卫白皮书》把朝鲜列为第三号防御对象。
1995年日本《防卫白皮书》以朝鲜发展核技术、弹道导弹技术和“可能拥有化学武器”为借口,再次把朝鲜列为防御对象并且升级为“头号防御对象”。
日本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企图解除朝鲜的武装;二是借口“朝鲜导弹威胁”武装日本,增加军费,修改宪法,军事扩张,向海外派兵,使军国主义复活。
韩国对朝鲜研制和开发导弹也一直心存疑虑,视朝鲜部署在军事分界线的导弹为最大的威胁。因为既然隔海相望的日本都在朝鲜导弹射程覆盖之下,同在朝鲜半岛的韩国全境当
然也在朝鲜的导弹覆盖之下。
在朝鲜1993年试射成功“劳动1号”导弹之后,韩国和美国就以“朝鲜导弹威胁”为借口,不顾国内人民的反对,决定从1994年3月开始在驻韩国美军基地内部署“爱国者”反弹道导弹,以增强韩国及驻韩美军对朝鲜导弹的防御能力。
日本和韩国如此强烈地反对朝鲜进行导弹开发和生产,但日本和韩国自身却在不断地开发导弹。
日本从五六十年代起就开始研制导弹,研制时间比朝鲜长得多。这些年来,日本先后研制出ASM-1反舰导弹、XSSM-1型岸对舰导弹、“重型 ”反坦克导弹、激光制导反 -150-
坦克导弹等。虽然这些导弹都是防御型的,但日本的导弹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而且已经成功地发射了H-2卫星、M-5和N型运载火箭,只要需要,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研制出远程导弹和巡航导弹。除了自身研制外,日本本土和冲绳还部署了大量的美国导弹,随时会针对朝鲜发射。
韩国开始阶段一直从美国进口导弹,主要有“霍克”防空导弹、“小牛”反坦克导弹以及较为先进的“拉姆斯”空地巡航导弹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韩国不满足于对美国导弹的进口依赖,一直在自行研制导弹,只是因为受到美国的限制,自行研制的导弹射程一直被控制在180公里之内。韩国先研制和部署了国产“玄武”号导弹,射程为180公里,可以打击到朝鲜首都平壤。1999年4月初,韩国对射程为300公里的导弹进行了试射,虽然为了不违反韩美《导弹谅解备忘录》,实射距离为50公里,但在注满燃料后射程可达296公里,韩国射程为300公里的导弹研制已经获得了成功。从1995年开始,韩国同美国进行了20多次谈判,到2001年,韩国才加入了《导弹技术控制体系》,获得了研制射程为300公里导弹的资格。再加上韩国2002年年初从美国进口了111枚射程为300公里的地对地“ATACMS”战术导弹和与此相关的29个导弹发射架,总价值3.2亿美元。这样一来,韩国的导弹可以攻击到朝鲜的新义州、江界和咸镜北道地区,能够打击朝鲜后方地区的机械化和炮兵部队,对朝鲜构成了战略威胁。
面对日本和韩国的反对和威胁,朝鲜仍然坚持实行自卫的战略方针,进行导弹发射试验。到1996年,朝鲜已经开发研制成功了洲际导弹──1997年1月1日《劳动新闻》发表的社论中说,“朝鲜能打击地球上任何地方的敌人。”没有洲际导弹是无法实现这种打击的。
接着在第二年,朝鲜又爆出了震撼性的消息。
“光明星1号”人造地球卫星
1998年8月31日,美国侦察卫星探测到朝鲜发射了一枚多级火箭运载的导弹。
这给日本再次造成了政治地震,因为这意味着日本的任何一个地方──包括美军在日本的所有军事基地──都将在朝鲜导弹的射程之内。日本政府再次宣称朝鲜进行导弹发射是“危险的行动”,并表示遗憾。
9月1日,经小渊首相、高村外长和贺福防卫厅长官紧急磋商之后,日本政府对朝鲜发射导弹采取了如下制裁措施:
1.暂停建交谈判。
2.中止粮食援助。
3.停止两国间直飞航班。
4.暂停向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提供资金。
日本政府还宣布:如果朝鲜对平息事态不做出反应,就延续以上制裁决定。
“暂停向朝鲜半岛能源组织提供资金”一项,后来在韩国和美国的劝说下,日本自动取消了,因为韩国和美国不愿意因为这件事影响好不容易达成的朝美《框架协议》的落实。
针对日本的“过敏反应”,朝鲜亚太和平委员会发言人9月2日发表谈话:“发射导弹是朝鲜的主权,日本无权干涉。积极开发现代武器装备并签署日美防务指针、企图走向外海侵略道路的日本,对朝鲜进行这样的指责是可笑的。这表明日本仍然对朝鲜实行敌视政策。”
日本政府还刻意在国内营造一种恐怖气氛,宣传如果朝鲜的一枚导弹击中东京,普通弹头也将使100人死亡,化学弹头将使2000人伤亡,生物弹头将导致12万人伤亡,核弹头将导致8万人伤亡等等,制造“朝鲜导弹威胁论”。
日本还姿意扩大事态,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了诉讼,但安理会没有正式就此事发出文件,只是发表了主席声明,“对朝鲜用火箭发射的物体落在日本西部海上的朝鲜东海表示忧虑。对事先没有通知周边国家就进行发射表示遗憾”。同时主席声明还说:“确认以和平目的进行宇宙开发,只要符合国际法的安全规定,保障其透明性,任何国家都有正当的权利。”
安理会主席声明等于否定了日本的诉讼。
9月3日,传闻朝鲜要试射第二枚弹道导弹,韩日两国又紧张起来了。日本的军舰和飞机进入高度戒备状态。美国还在太平洋的关岛部署了6架战略轰炸机,其中包括3架先进的B-2轰炸机。韩国则考虑要和日本进行首次联合军事演习。日本众议院还于3日一致通过了一项决议,抗议朝鲜发射导弹,声称“这是关系到我国安全保障的重大问题,绝对不能容忍”。日本还决定同美国于当月20日开始着手联合研究“战区导弹防御体系”。
就在日本政府就“朝鲜导弹威胁”大做文章的时候,朝鲜中央通讯社9月4日突然对外宣布:8月31日朝鲜发射的不是导弹,而是被命名为“光明星1号”的人造地球卫星。
朝鲜报道说:“这颗卫星是用多级火箭送上轨道的。卫星是于8月31日12时7分从位于咸镜北道花台郡舞水端里的发射场发射的,于12时11分53秒正确进入了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共分三级。现在卫星正在沿着近地点218.82公里、远地点6978.2公里的椭圆形轨道上运转,运转周期为165分6秒。卫星上装有所需的探测器材,将为推动和平利用宇宙空间的科研工作做出贡献,同时对今后确定实用卫星发射的计算基础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朝鲜外交部发言人说:“最近朝鲜有关部门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是完全依靠朝鲜自己的技术和力量取得的成就,朝鲜成为卫星拥有国是行使主权。”发言人还说:“和平利用宇宙空间是国际上共认的主权国家的自主权力,朝鲜从未在美日两个国家发射卫星时随意发表评论。”日本和美国等国家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宣称朝鲜进行了导弹发射试验,美国部分势力还企图将此事同履行朝美《框架协议》以及同向朝鲜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联系起来。发言人还就日本做出的强烈反应发出警告:“朝鲜成功发射卫星这一努力是否会用于军事目的将取决于敌对势力的态度。”
朝鲜成功地发射了人造卫星,标志着这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是和平利用宇宙空间的开始。这对朝鲜经济的发展、以及今后可能发射商业卫星以赚取外汇都有重要的意义。
俄罗斯卫星追踪中心很快就确认了朝鲜发射的是人造卫星并且取得了成功。9月4日,俄罗斯塔斯社宣布:俄罗斯太空观测中心已经观测到了朝鲜8月31日发射的卫星,而且证实卫星的各种参数与朝鲜报道的一样。
中国也确认朝鲜发射了人造卫星。
这就等于在日本大做“朝鲜导弹威胁”文章的时候,打了日本一记耳光。
日本更加震惊了,并且表现出的行为让人更加不理解──仍然不承认朝鲜发射的是人造卫星,仍然说是导弹。
9月6日,日本防卫厅长官贺福一郎在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说:“从导弹起飞速度和发射角度来进行综合判断,它很可能是一枚弹道导弹。”
同一天,韩国总统发言人朴智元也说:“尚未确定朝鲜究竟做了什么──是发射了一枚导弹?还是发射了一颗卫星?”
对此,朝鲜做了驳斥:有一定常识的人都知道,卫星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是不同的。两者从轨道上就完全不同,卫星运载火箭是第三级启动时与地球保持水平,并且以这一姿态按照自己的轨道运行;而弹道导弹最后一级启动后则同地球表面保持40-50度角,按照弹道轨道运行。
朝鲜方面还说:“光明星1号”卫星以及各级火箭早在6年前就已经研制成功了,但考虑到给世界局势带来的影响,推迟了发射。后来金日成主席逝世国丧期间,再次推迟发射。此次以第十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召开和建国50周年为契机,发射人造卫星,以志庆贺。
9月14日,朝鲜《劳动新闻》再次针对日本的大惊小怪,报道了关于“光明星1号”人造卫星发射的一些情况:
1.火箭发射要取得最大速度,最理想的发射方向应该是90度,这就要经过日本领土上空,为了尊重邻国的主权,朝鲜即使自己受损失,还是把发射角度调整为88度。
2.卫星本来可以发射得更高,那样一来分离的二级火箭就会落到日本领海附近,朝鲜本着尊重邻国的原则,降低了卫星的发射高度。
尽管朝鲜做出这样的解释,日本仍然坚持认为朝鲜发射的是导弹,仍然在这个问题上大做文章,声言“朝鲜的卫星经过日本上空,是侵犯了日本的主权”。
日本的反应是毫无道理的。
因为人造卫星发射经过日本上空是由于科学原理决定的。考虑到地球自转的方向,人造卫星必须向东方发射,日本的地理位置在朝鲜的东方,人造卫星自然要经过日本的上空。
但是,日本的“上空”并不等于是日本的“领空”。因为国际法并没有规定一个国家的领空到底有多高。根据国际惯例,各国公认的领空高度一般是离地面100公里,100公里之外属于宇宙空间,而宇宙空间属于公共的,如同地球上的公海一样,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和平利用和开发。朝鲜发射的人造卫星的第一级火箭在日本海上脱离时的高度是204公里,卫星进入轨道的高度是239·2公里,都超过了100公里,根本构不成对日本领空的侵犯。
对朝鲜的这些解释,日本充耳不闻,在10月30日发表的关于“大浦洞”导弹的最终报告中,日本仍然坚持说朝鲜发射的不是卫星而是导弹。而且进入1999年1月,日本也仍然坚持认为朝鲜发射的是导弹而不是卫星,并且威胁说,如果朝鲜再发射导弹,日本就将对此做出坚决反应。威胁要取消向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提供的资金。
对此,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表示:无论卫星还是导弹,其开发、试验、配备及其发射等相关事宜完全是属于朝鲜自主权问题,朝鲜绝不会放弃自己这一正当权力。
朝鲜政府机关报《民主朝鲜》也发表评论说,向朝鲜提供轻水反应堆是朝鲜同美国达成的协议,在这一问题上朝鲜只与美国进行交涉,并不关心日本是否出资,日本关于“朝鲜再发射导弹就停止向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提供资金合作”的说法,只能遭到谴责和嘲笑。
1999年年初,日本还针对朝鲜可能再次发射“大蒲洞”导弹,确定了对应方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当日本准确得到朝鲜准备试射导弹的情报后,要通过美国做工作阻止其试射。
二、如果日本本土遭到朝鲜导弹袭击,日本打算紧急出动自卫队,并且:
1.发出防卫出动或治安出动的待机命令。
2.根据派遣救灾法出动自卫队。
3.在上述行动的基础上,决定自卫队出动的形态。
3月3日,日本防卫厅长官野吕正芳在日本安保委员会上宣称:“日本可以对企图以导弹袭击日本的敌对国基地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这个“敌对国”显然是指朝鲜,日本提出的“先发制人”论,显然比以往的威胁又进了一步,
朝鲜也针锋相对地做了回答。3月12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在接受朝中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和日本如果认为能够制止朝鲜的导弹研制,那它就错了。朝鲜的导弹计划是一个不成则败的原则性问题,不允许做出让步。”
4月,日本国会通过了《周边事态法案》,其中有将朝鲜作为将来战争的首要目标的内容。
4月27日,朝鲜对此发表评论:“这些法案是日本当局借助美国的对外侵略政策的阴谋,为实现自身再次侵略海外的野心而准备的战争法案。”“由于日本反动势力妄图再次侵略朝鲜半岛的阴谋已经超越危险的境界正成为现实,这将不能不引起人民的警惕。”
日本和韩国反对朝鲜发射卫星,但这两个国家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航天事业。
韩国早在1993年和1997年就两次成功地发射了固体燃料助推火箭,但韩国在太空运行的7颗人造卫星都是靠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发射技术发射的。自从1998年朝鲜发射人造卫星之后,韩国大受震动,立刻将原计划在2010年自主发射卫星的计划提前到2005年,并且拨款780亿韩元,委托有关企业进行研究,历时4年,终于在2002年11月28日成功发射了“KSR-Ⅲ”液体燃料助推火箭。韩国还计划在2005年研制出可发射100公斤级卫星的运载火箭,并计划引进俄罗斯的航天技术,准备在2010年研制出自己的运载火箭,实现实用卫星的发射。到2015年,韩国计划向太空发射18颗卫星,届时,韩国将成为航天大国。
日本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例如在2001年8月1日、2002年2月2日和9月10连接三次发射“一箭双星”的H-2A火箭,成功地同时将两颗人造卫星送上了太空。
日本不仅发射科学卫星,而且还计划发射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侦察卫星。日本计划在2003年2月和夏天,发射4颗军事侦察卫星,这4颗军事侦察卫星具有全天候、全球性综合观察能力,可以在24小时之内对地球上的任何地方进行摄影,并且有很高的分辨率,而且监视重点是朝鲜。这4颗卫星的发射,将使日本从和平利用航天技术转到军事轨道上来,从而大大增强了日本的军事实力。
日本每年的军费为500亿美元,其军事实力已经不亚于美国在西方的任何一个盟国。而且,日本军事力量中的“七个世界第一”──扫雷技术、反潜作战、常规潜艇、F-2战斗机、高技术导弹、F-15战斗机的一流飞行员和机械师、自卫队员的素质──连美国也要折服。
近些年来,日本为空军装备了4架E-767预警机,活动半径为1850公里;购买了远程侦察机,可连续飞行7500公里;还购买了空中加油机,使日本的F-2和F-15续航能力大大增强;日本还为海军装备了世界最先进的“宙斯盾”驱逐舰,而日本自产的“大隅号”运输舰可供战斗机起降,属于小航空母舰。到2015年,日本还将建造2艘中型航空母舰或15000吨以上的大型运输舰。日本军队越来越走向远程化,走向了世界。
美国对朝鲜导弹问题的介入
美国因为距离朝鲜较远,最初认为朝鲜的导弹不会攻击美国本土,所以对朝鲜试射导弹问题没有日本和韩国那样敏感。只是为了保护其驻日和驻韩美军,才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后来,美国对朝鲜导弹的关注程度有所加强,主要是想限制朝鲜导弹的出口。因为据美国情报部门估计:朝鲜已经向美国的对头国家伊朗、叙利亚、利比亚、巴基斯坦和也门等出口了1000多枚导弹。美国认为这些敌对国家会用朝鲜的导弹攻击美国海外驻军,以此推理朝鲜的导弹对美国产生了威胁。
所以,美国和朝鲜之间就限制导弹出口问题进行过谈判。例如:1996年4月20-21日,以外务省美洲司司长李亨哲为团长的朝鲜代表团和以助理国务卿帮办罗伯特·艾因霍恩为团长的美国代表团,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关于导弹问题的第一轮谈判。美国希望朝鲜限制向中东地区一些国家出售导弹,希望朝鲜加入旨在限制这类武器的国际协议。美国有证据说朝鲜向叙利亚和伊朗出售导弹。朝鲜指出:美国制造“朝鲜导弹威胁论”毫无根据。朝鲜光明正大地公布了导弹开发与输出计划,表明这是国家主权范围之内的事情,强调导弹输出是宝贵的外汇来源,如果美国禁止朝鲜输出导弹,就要求美国进行经济赔偿。双方认为开端很好,但不会马上达成协议,因为这只是初步开始,是一次“预备性会谈”。
美国是众所周知的军火输出大国,不仅向世界许多国家输出先进的战斗机、轰炸机、坦克、自行火炮,而且输出各种各样的导弹,比如说美国的“爱国者”导弹就是如此。难道只许美国靠军火输出发财,不许朝鲜以军火输出维护生存?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做法,是美国霸权主义的一贯表现。
而且,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导弹技术输出规定》(MTCR)只有16个国家参加,朝鲜并没有参加,不受有关国际公约的约束。
美国真正对朝鲜的导弹开始高度重视,还是在朝鲜1998年8月31日成功发射了“光明星1号”人造地球卫星之后。
虽然当时美国还没有确定朝鲜发射的到底是导弹还是卫星,但美国参议院还是于9月2日以80票对11票通过了《外援法修正案》,对实施朝美《框架协议》进行了新的限制。尽管在《框架协议》中没有导弹的条款,但修正案却决定:除非美国总统能够确认朝鲜不积极谋求获得核武器并不向被美国列为“支持恐怖活动的国家”出售弹道导弹,否则国会将不支持实施《框架协议》。
直到9月8日,美国仍然没有最终确定朝鲜发射的是人造地球卫星,认为可能是一枚多级火箭。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培根当天说:“……这仍需要情报部门花时间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论。”
美国非常重视朝鲜人造卫星的发射,是因为卫星运载火箭和弹道导弹发射在原理上是一样的,朝鲜既然有能力将人造卫星送上太空,就有能力将导弹发射到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也就是说,从此之后,朝鲜的导弹可以打到遥远的美国本土了。
而且,如果朝鲜向中东一些与美国敌对的国家──如伊拉克、伊朗、利比亚等国输出这种远程导弹技术,就等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导弹都能打到美国本土。
这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事实。
9月14日,朝鲜再次详细报道了人造卫星的运行情况:“这颗人造卫星已经绕地球转了100圈。朝鲜科技工作者用卫星上的探测器材观察到了卫星通过朝鲜半岛上空时的情况。”同时,朝鲜的《劳动新闻》还刊登了“光明星1号”人造卫星的照片。
在事实面前,美国在同一天正式承认朝鲜发射的是人造卫星。白宫发言人鲁宾说:这表明朝鲜具有远距离打击能力。国防部长科恩对此发表评论说:美国对此感到不安。
在10月2日朝鲜和美国在纽约举行的关于朝鲜导弹问题的第三轮会谈中,虽然美国承认朝鲜8月31日发射的是一颗小型人造卫星,而不是导弹,但仍然“坚持认为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并以此为借口,对朝鲜进行攻击。认为朝鲜发射卫星,证明了它有了发射更远距离的导弹的能力,“因而引起了美国关注”。表示“强烈反对朝鲜向其他国家输出导弹”,“朝鲜只有在停止导弹活动的情况下,同美国的关系才会得到 相应的改善”。在会谈中,朝鲜方面仍然坚持发射卫星是独立国家的自主权力,朝鲜为了和平探索空间将继续发射卫星。会谈没有进展。
在谈判的同时,美国还向朝鲜施加军事压力。从10月24日到11月2日,美国在临近朝鲜的日本海举行韩美联合军事演习,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导弹巡洋舰和登陆舰等6艘军舰参加了这一演习。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直接指挥了这次军事演习。
为了进一步向朝鲜施加压力,美国及盟国修改了1995年实施的“5027作战计划”,以“作战计划5027-98”的面貌出笼。这是一个完全针对朝鲜的军事进攻计划,主要包括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美国集结朝鲜半岛周边的美军,封锁空中、海上及国界,并对朝鲜进行制裁,以扼制朝鲜。
第二阶段:动用庞大的野战炮兵、飞行队和巡航导弹对朝鲜全境进行长期的空中打击,使朝鲜“无力化”。
第三阶段:从朝鲜东西海岸同时大规模登陆作战,同时,空降兵部队、直升飞机部队、特种部队全面展开地面战,实现对平壤的包围。
第四阶段:扩大战果,准备占领清川江以北朝鲜全境。
第五阶段:实现在自由民主体制下的朝鲜半岛统一。
为了实现这一计划,美国准备投入54.5万美军和63万韩国军队,投入航空母舰群5-7个,隐形战斗轰炸机、装载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等现代装备和大型打击手段。
1999年3月下旬,朝鲜和美国在平壤就朝鲜的导弹问题进行了第四轮谈判。朝鲜方面在谈判中坚持:导弹的试验、开发、生产和部署完全属于朝鲜的主权范畴之内,这不是一个可以讨价还价的问题。但朝鲜在谈判中提出:如果美国愿意用支付外汇现金的方式作为对朝鲜停止导弹出口的补偿条件,才可以讨论朝鲜停止出口导弹的问题。
当年5月,双方再次就导弹问题进行会谈。朝鲜仍然坚持《框架协议》中没有关于导弹的条款,“导弹研制、生产和部署是朝鲜主权范围内的事情”。朝鲜还指责美国保守派试图背弃《框架协议》而要求达成新的协议。
为了向朝鲜施加更大的压力,美国联合日本和韩国,对朝鲜的导弹问题进行了围攻。
美日韩联手对付朝鲜的导弹
1999年7月初,美国的军事卫星发现了朝鲜导弹发射“新动向”,分析判断认为朝鲜在准备发射“大浦洞2号”导弹,射程在3500公里-6000公里,可以打到美国的阿拉斯加和夏威夷。一些美国官员判断:照此发展下去,到2003年朝鲜的导弹就完全能够打到华盛顿。美国、日本和韩国更加认定“朝鲜导弹威胁”的存在。
这又是美国强权政治的表现:驻日美军的战略武器可以打到朝鲜的任何一个地方,为什么不能允许美国的某一个地方在朝鲜武器的打击范围之内?
韩国、日本和美国对这一消息都做出强烈反应。
韩国对朝鲜准备再次发射导弹感到震动,统一部召开紧急会议。国防部发表声明,对朝鲜准备再次进行导弹试验表示忧虑。总统府发言人表示惊讶。
7月2日,韩国总统金大中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进行了会谈。双方在会谈中的主要话题就是朝鲜可能准备再次试射导弹问题,双方对此感到不安,声称此举将产生严重后果。双方一致认为:朝鲜进一步进行的任何远程导弹的发射都将成为“实现和平的严重障碍”。双方还着重讨论了如何劝说朝鲜停止导弹试验,以及朝鲜一旦再次试射导弹应该如何应对等问题。
在如何回应朝鲜导弹试射问题上,韩国和美国也存在分歧。韩国想打破与美国之间签署的不自行研制远程导弹的协议,借此机会发展自己的远程导弹,以抗衡朝鲜的导弹。美国认为应该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反对韩国以导弹扩散对付导弹扩散。
金大中总统同克林顿总统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警告朝鲜将为发射远程导弹付出巨大的代价。但美国声明,朝鲜的导弹发射问题并不影响朝美《框架协议》的实施,不影响美国继续向朝鲜提供重油和建设轻水反应堆。
访美回国之后,7月7日,金大中总统再次对朝鲜发出了警告:如果朝鲜进行第二次弹道导弹发射试验,韩国及其盟国将对它采取严厉的反措施。
接着,韩国在8月下旬先后派出了内阁中负责外交和安全的三位阁员相继出访,外交通商部长官洪淳瑛访问日本、国防部长官赵成台访问中国、统一部长官林东源访问美国,向这些国家的政府阐述韩国的立场,寻求国际社会阻止朝鲜再次发射导弹。
日本对朝鲜可能再次发射导弹这一消息的反应尤其强烈。
日本首相小渊惠三7月3日决定,将促使日、美、韩三国进一步加强合作,以阻止朝鲜的导弹再次发射。同时,小渊首相还准备在访问中国时,要求中国领导人做朝鲜的工作。
日本军方7月15日通过《京都新闻》曝光了其1993年朝鲜发射“劳动号”导弹时军方制定的偷袭朝鲜导弹基地的计划。这种自我曝光的目的,还是想对朝鲜进行军事威胁,并唤起日本国民对朝鲜导弹的恐惧感,进而达到加强军备的目的。
日本外务大臣高村正彦7月21日在接见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负责人德赛·安德森时表示:如果朝鲜着手发射另一枚导弹,日本将立即暂停对轻水反应堆的资助。
7月27日,日本政府发表了《防务白皮书》,把1999年军事威胁的重点定在朝鲜上,声称:朝鲜弹道导弹的研制,可能拥有核武器及其生化武器的发展,是对日本的重点威胁。《白皮书》还建议:
1.日本政府立即着手制定对付日本遭受直接攻击时做出反应的法律框架。
2.日本应该立即发射侦察卫星,以加强对朝鲜试射导弹的监控。
3.推动与美国进行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联合研究。
日本政府还是想借口“朝鲜导弹威胁论”,将日本推向军国主义复活之路。
就在日本和韩国积极开展各种活动,阻止朝鲜再次发射导弹的同时,美国也没闲着。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7月27日说:“我们强调,(朝鲜)发射另一枚远程导弹,无论宣称它是一次导弹试验还是将人造卫星送入轨道,都将成为极大的不稳定因素,给我们改善关系的努力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同一天,美国一个专门研究对外政策的专家小组向政府建议:如果朝鲜再次试射远程导弹,就应该对它实行最严厉的经济惩罚。
美国担心由于朝鲜发射导弹,日本停止支付履行朝美《框架协议》所需要的资金,担心失去控制国会的共和党对其朝鲜政策的支持,担心《框架协议》可能破裂。
美国、日本和韩国还联合起来,共同对朝鲜施加压力。
7月27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韩国外务通商部长官洪淳瑛和日本外务大臣高村正彦在新加坡就朝鲜可能再次发射导弹问题举行会谈,并发表联合声明:对朝鲜发出了不要再进行导弹试射的警告,同时敦促朝鲜“与邻国和潜在伙伴建立起新的、积极的关系,接受以阳光政策为基础的全面的、完整的外交方式”。
为了打消日本对朝鲜导弹的顾虑,7月26日,美国国防部长科恩访问了日本,同日本签署了一份共同研制在敌国导弹击中日本领土前发现并击落的武器的《谅解备忘录》,以抵御朝鲜导弹的袭击。为防意外,美国还向日本派去了2艘导弹跟踪船,在青森县分泽基地部署了导弹观测机“RC135”,还将载有80架战斗机的“星座号”航空母舰派往日本。
同样为了安抚韩国,7月28-30日,美国国防部长科恩访问了韩国。科恩在韩国警告朝鲜:如果朝鲜试射导弹,美国及其盟国将会使用一切有效手段对付朝鲜。科恩在访问韩国期间,还针对朝鲜的导弹计划同韩国商定了“国防合作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
1.美国向韩国派遣第七舰队的航空母舰战斗群,从日本和美国本土向韩国增派F-15、F-16、FA-18、EA-6B等战斗机,在韩国部署“爱国者”反弹道导弹。
2.美国和韩国就将韩国自行研制的导弹从180公里延长至300公里达成原则协议,但对韩国要求的延长至500公里表示将由专家研究。
3.韩国积极推进防御计划,根据这项计划,韩国在2002年将投入5亿美元引进能收集到朝鲜主要地区信号和音响情报的侦察机。
4.在2003年前分阶段引进100枚AGM-142空对地导弹。
针对朝鲜可能再次试射导弹,8月4日,韩国和日本海军在韩国济州岛和日本九州之间的公海上举行了50年来第一次联合海上军事演习,1200名海军官兵和韩国2艘军舰(1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2架直升飞机(1架海上巡逻机、1架直升机)以及日本3艘驱逐舰、4架直升机(1架海上巡逻机、3架直升机)参加了演习。演习持续到8月8日结束。虽然这次演习没有被冠以“军事演习”的名称,而是依照“搜索和营救民间船舶”的程序进行的,但在此时此刻进行,就带有了对朝鲜进行军事压力的色彩了。
对此,朝鲜予以谴责。
7月26日,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说:“朝鲜不愿把美国视为百年宿敌,如果美国承认朝鲜的主权和选择的自由并以诚相待,朝鲜将本着平等互惠的原则同美国发展关系。”“无论从领土上还是人口上,朝鲜都不能对美国构成威胁,相反,由于美国对朝鲜实施孤立扼杀政策,使朝鲜经常受到美国的威胁,因此不得不建设自卫的国防力量。手段之一就是开发导弹。”
8月3日,朝鲜外务省还警告美国:“美国的挑衅将激励我们大力加强国防实力,继续推进导弹试验,更不要说进行卫星发射了。”
在这种双方紧张对峙的紧张气氛中,8月6日,美国再次宣布,已经发现朝鲜本周向导弹基地运送了火箭燃料,看来朝鲜真的准备发射导弹了。这一消息的传出,加剧了紧张局势。
8月8日,日本政府宣布,一旦美国的侦察卫星发现朝鲜向准备发射的导弹注入燃料,日本将采取如下措施:
1.紧急召开安全保障会议,并统一由内阁安全保障危机管理室向首相官邸汇报事态的进展情况。
2.官房长官将会见记者,公布朝鲜方面准备发射的情况。
3.政府将向朝鲜具体表明将停止向轻水反应堆建设付款等对抗措施。
4.将向日本海派遣3艘最新式的“宙斯盾”导弹护卫舰,并全力捕捉导弹的轨迹。
5.实际发射后,如果导弹落在别处,官房长官将简要地公布已经掌握的导弹的轨迹和坠落地点等情况,并向朝鲜提出抗议,实施制裁措施;如果导弹坠落到日本领土,防卫厅将依据“灾害派遣”的有关规定,紧急派遣自卫队。
6.如果朝鲜的导弹连续在日本领土着地,日本认为带有武力攻击的意图,防卫厅将“自卫出动”。
朝鲜针对日本的反应于8月10日发表了一份题为《日本按目前状态处理朝日关系就不能进入21世纪》的政府声明,声明由三部分组成:
1.强烈谴责日本在导弹、“绑架”日本人等问题上的态度。
2.要求日本对殖民统治的历史谢罪。
3.要求日本对过去进行清算和赔偿。
日本不顾朝鲜的抗议,进一步以“朝鲜导弹威胁”为借口,于8月13日突然决定将同美国联合开发战区导弹系统防御体系纳入日程,并于16日同美国签署了有关共同研究和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换文和备忘录,同美国建立“战区导弹防御体系”。虽然名为“导弹防御体系”,但也蕴含着先发制人的战略进攻性,并将朝鲜置于该体系的首要打击目标。
8月16日,美国和韩国开始了为期12天、有5.6万名韩国士兵和1.94万名美国士兵参加的“乙支焦点透视”联合军事演习,对朝鲜进行军事威胁。与此同时,驻韩美军司令部宣布:明年将加强朝鲜半岛的军事计划,从2000年至2003年,将驻韩美军所有的“阿帕奇”AH-64A型武装直升机全部换成新式的“阿帕奇”AH-64D型武装直升机。
针对美日韩联合施加的军事压力,朝鲜政府除了坚持“研制、开发、试验和部署导弹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主权”这一一贯立场之外,也发出了严正警告:“美国对我们的压力越是升级,我们的反应便越强烈,将产生不可预言的后果。”
朝鲜还警告日本和韩国:“日本和韩国想为美国的利益再让朝鲜半岛爆发一场战争,它们在导弹问题上小题大作的目的是为了给战争做铺垫。朝鲜人民必定会让日本为这种反朝行为和过去的罪行付出代价。”
对峙双方在互相进行斗争的同时,又在互相寻求外交解决途径。
关于导弹问题的谈判
1999年8月18日,美国和朝鲜同时宣布:准备就朝鲜导弹发射问题进行新一轮谈判。
9月7-12日,由朝鲜副外相金桂冠率领的朝鲜代表团和由美国总统特使卡特曼率领的美国代表团在柏林举行会谈。双方在会谈中讨论了朝鲜导弹开发计划和韩朝西部水域分界线等问题,达成一个临时协议:朝鲜同意在朝美谈判改善关系期间暂时冻结其导弹试射计划。作为回报,美国答应推进双方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并部分取消对朝鲜的经济制裁。
9月13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宣称:鉴于朝美谈判取得成功,她准备向美国总统提出建议,部分解除对朝鲜的经济制裁。9月17日,美国总统克林顿亲自宣布解除对朝鲜的部分制裁。主要内容包括:
1.朝鲜可以从美国购买消费品。
2.允许美朝之间客货运直航。
3.在美国个人可以直接向朝鲜汇款。
4.美国公司可以对朝鲜的农业、石油、木材等产业进行投资。
5.大部分朝鲜产商品和原材料可以进口。
6.美国公司及国外子公司的大部分非保密产品和服务可疑输出和再输出。
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宣布,美国对朝鲜不再使用“无赖国家”一词,代之以“令人担心的国家”。这是美国对朝鲜政策的一个大变化。
朝鲜对美国的这一举动表示欢迎。9月21日,朝中社就此事发表评论:美国解除对朝鲜的部分制裁“尽管不够全面,而且来得有些迟,但可视为一件幸事”。“对美国旨在解除对朝鲜的敌视政策、改善关系的实质性动向,朝鲜将给予相应的响应”。
朝鲜的“响应”是,9月24日宣布,鉴于美国部分取消对朝鲜的经济制裁、营造了值得肯定的政治气氛,朝鲜同意与美国举行高级会谈,朝鲜在会谈期间不试射导弹。
朝美关于导弹问题的协议达成之后,国际社会对此评论不一。
一种说法是“美国胜利说”,因为美国在这次谈判中充分使用“两强”(强权和强钱)控制住了朝鲜的导弹发射计划,起码在9月9日朝鲜国庆节可能第二次发射导弹的时刻控制住了发射──因为谈判选择在9月7-12日,使朝鲜错过了发射时机。柏林协议再次显示了美国作为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控制世界事务的能力。
另一种说法是“朝鲜胜利说”:朝鲜发射了一颗卫星,科技上取得了成果,又换来了美国取消部分制裁。虽然朝鲜承诺暂时停止发射导弹,但“暂时停止”是相对的,什么时候想发射还可以发射,朝鲜没有任何损失。
继美国宣布对朝鲜放宽制裁之后,日本也制定出今后对朝鲜的“两阶段对策”:一是如果朝鲜冻结了导弹计划,日本就解除对朝鲜的制裁;二是如果朝鲜在“绑架日本人”问题上表明新的建设性态度,日本就重开粮食援助。
朝美临时协议的达成、美国宣布部分取消制裁以及朝鲜同意暂时冻结导弹计划,这三件事有助于缓和由于朝鲜发射人造卫星而形成的“导弹危机”,并且为美国克林顿政府继续实施对朝鲜的和解政策、全面改善朝美关系有利。
美国部分解除对朝鲜的经济制裁,也推动了朝日紧张关系的缓和。同年12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解除去年8月朝鲜发射卫星之后日本对朝鲜实行的制裁,使朝日关系又恢复到1998年8月前的水平。
导弹换卫星
进入2000年,美国为了在全球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又开始了对朝鲜导弹问题的攻击,把朝鲜导弹问题当成它部署防御系统的借口。这一阶段美国和朝鲜导弹谈判的要点是,美国要求朝鲜停止试验远程导弹并且要求朝鲜停止导弹出口。
朝美之间新一轮导弹问题会谈开始了。
2000年7月10-12日,美国和朝鲜官员在美国驻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大使馆举行了三天的关于朝鲜导弹问题第一次会谈。在会谈中,朝鲜再度提出:要求美国每年提供10亿美元,对朝鲜停止出口导弹及导弹技术进行赔偿。美国拒绝赔偿。会谈后双方没有发表声明。但双方同意再次举行会谈。
同年8月4日,朝鲜就导弹问题提出了新的建议。金正日委员长在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一封信中建议:如果那些对朝鲜的导弹计划感到担心的国家愿意为朝鲜发射两颗或三颗人造卫星,朝鲜将停止研究洲际导弹的计划。
这是一项合理的建议,因为朝鲜研究火箭发射技术是为了发射人造卫星,谁不让朝鲜发射卫星,就应该由谁替来朝鲜发射卫星。
俄罗斯同意朝鲜的这项提议,因为当时俄罗斯正在强烈地反对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而美国实施这个计划的理由之一是“朝鲜的导弹威胁”。如果用帮助朝鲜发射卫星这样的措施来消除“朝鲜的导弹威胁”,将对美国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产生重大影响──起码减少了它存在的理由。为此,普京总统曾经同美国总统克林顿讨论过这个问题。
韩国也同意朝鲜的这项建议。2000年9月份金大中总统访问美国时,也同克林顿总统讨论过这个建议。金大中总统认为:朝鲜的建议可以成为朝鲜和美国就平壤的导弹计划正在进行的谈判的基础。
美国没有同意这个建议,所以,在接着而来的朝美双方的会谈中没有讨论这个问题。
11月3日,朝鲜和美国在吉隆坡就导弹问题举行的为期3天的第二次会谈结束。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各自的立场并继续努力扩大共同点,但仍有些重要问题有待于探讨和解决。例如:朝鲜仍然要求美国提供5-10亿美元作为限制朝鲜导弹出口的补偿,而美国拒绝支付现金,但答应用对朝鲜经济复兴提供援助的办法代替。这是一次相当重要的会谈,因为当时的背景是朝鲜和美国关系迅速升温,赵明录访问美国,奥尔布凯特访问朝鲜,为克林顿总统访问朝鲜铺平了道路。如果这次会谈取得成功,克林顿将赴朝鲜访问并同金正日委员长签署协定。
据说,美国也开始讨论金正日委员长提出的建议,考虑美国出钱由俄罗斯替朝鲜发射卫星。如果真是这样朝鲜就又赢了。
实践证明,金正日委员长的外交手段是高明的,他懂得美国的心理,他利用了美国的心理,将导弹作为手中掌握的一副牌,主动打出来,在朝鲜不受任何损失的情况下,让美国和日本为之付出代价,为朝鲜获得国家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
进入2001年,日本对朝鲜的导弹问题又有了新的构想:准备成立一个由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参加的、类似“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的机构,出资买断和销毁朝鲜的“劳动号”导弹,条件是朝鲜必须接受检查并切实履行承诺。
美国布什政府上任以来,改变了克林顿政府的对朝政策,使朝美关于导弹的会谈处于停顿状态,双方的态度都强硬起来。
尽管朝美关系紧张,但金正日委员长说话算数,正如他在会见欧盟主席佩尔松时所承诺的那样──在2003年之前朝鲜再没有试射远程导弹。但也正如金正日委员长在接见欧盟主席佩尔松时曾说过的那样──“朝鲜将导弹技术看成是商品,只要有买主,朝鲜就会出售。”
据美国政府分析家估计,朝鲜2001年出口导弹以及导弹技术获得外汇5.6亿美元,与美国2000年军火收入的140亿美元相比,还不到5%。而且,这点宝贵的外汇收入是保障朝鲜人民的活命钱。
2002年年底,因为又有了买主,朝鲜再次对外出售导弹,并且由此引发了美国军舰拦截朝鲜货船事件。
美国军舰拦截朝鲜货船事件
美国的间谍卫星一直在监视朝鲜。
2002年11月30日,美国间谍卫星在一艘货船从朝鲜南浦港起航后,就一直跟踪着这艘货船。当这艘货船行驶到阿拉伯海域时,美国认为这艘货船很可能是向伊拉克运送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