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继往开来
1994年7月9日12时,朝鲜中央电视台和中央广播电台开始播放哀乐。神情肃穆的男播音员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以极其沉痛的声音向朝鲜人民发布讣告:
全体党员和人民,我国全体工人、集体农民、
人民军、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
员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中央人
民委员会和政务院,以最悲痛的心情向全国、全体人
民通告: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
义人民共和国主席、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于1994
年7月8日凌晨2时因病与世长辞……
此时此刻,朝鲜各地的人民群众都围坐在收音机、电视机前收听或收看讣告。事先中央已经通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求组织干部群众收听收看重要新闻。人们都以为是关于朝鲜半岛北南关系的重要新闻,因为那阶段朝鲜的政治气氛非常好,美国前总统卡特刚刚结束对朝鲜的访问,核电危机结束,朝美关系有所缓和;朝鲜半岛北南首脑即将会晤,就民族和祖国统一问题进行协商。但是,人们万万没有想到听到的竟是如此沉痛的噩耗。
播音员沉痛的声音在继续:
……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因为有心脏血管动脉
硬化症,受到过治疗,由于年经月累地进行工作,于1994年7月7日发生了严重的心肌梗塞,又加上
心脏休克,虽然采取了紧急措施,但抢救无效,于1994年7月8日凌晨2时去世。1994年7月9
日进行了病理解剖检查,确定了上述病因……”
沉痛的声音无情地向全体朝鲜人民和全世界宣布了一个沉痛的事实:为了朝鲜人民的自主事业,为了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统一,而奉献了一生的金日成主席与世长辞。
顿时,整个朝鲜变成了泪海花山。
金日成主席逝世之后,时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组织书记、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的金正日同志承担起治丧委员会委员长这一重任,领导国家治丧委员会做出如下决定:
1.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的灵柩将安放在锦绣山议事堂。
2.7月8日至17日为哀悼期。
3.同伟大领袖的告别仪式将于7月17日在平壤举行。
4.在哀悼期间,平壤将举行悼念活动,所有政府机关和企业及各道、市、郡也举行悼念活动。
5.在哀悼期间,国家机关和企业将降半旗,禁止歌舞及娱乐活动。
6.谢绝外国吊唁代表团。
除此之外,金正日同志还就一系列治丧问题做出独特的、英明的决定:
哀悼期间需要一张领袖像,供人民群众瞻仰吊唁时用。按照惯例,在金日成主席生前的众多照片中选择一张较合适的照片即可。但是金正日同志指示:“不要这样做,朝鲜人民印象最深的就是伟大领袖的音容笑貌。”他亲自精选了金日成主席1986年在西海水闸竣工仪式上的照片──照片上的金主席满面春风,慈祥微笑。以这张照片为原本,经过适当修饰后形成了哀悼期间的“太阳像”。
朝鲜的哀乐是一支当年悼念牺牲的抗日游击队战士时用的曲子,解放后一直延用下来。在哀悼期间,金正日同志指示:“不要用这支哀乐。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生前教我唱了一支歌,虽然也是追悼歌,但曲调悲壮,歌词更有意义,用这支歌做哀乐吧。”军乐团的指挥不会这支曲子的旋律,金正日同志就含着眼泪亲自唱给他听,指挥也流着泪将旋律记录下来。金日成主席生前唱给金正日同志的这首歌的歌词大意是:
山上的乌鸦呀,
你看见遗体不要叫喊,
他虽然离开了我们,
但他的革命精神还活在我们心中……
在金正日同志的领导下,朝鲜全国悼念金日成主席的活动开始了。
灵堂设在金日成主席生前办公地锦绣山议事堂──那是一座雄伟的三层建筑物,朝鲜人民习惯称之为主席府。在一楼正门大厅里,花圈环绕,黑纱垂幔,哀乐低徊。灵台前摆放着金日成主席的大元帅肩章、帽徽和各种勋章。金日成主席躺在被鲜花簇拥的水晶棺里,身上覆盖着红旗,穿深灰色西装,表情很安祥,如同熟睡中。灵台四角肃立着持枪的人民军仪仗兵。
金正日同志肃立在灵台一侧为领袖守灵。同金正日同志一起守灵的还有朝鲜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
抗日老战士、老同志、各界代表来到锦绣山议事堂吊唁,他们都为金日成主席的逝世心痛欲裂,泪如雨下,久久不肯离开金日成主席的灵台。
那些日子朝鲜半岛连续阴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一场接着一场。仿佛苍天有知,苍天有情,在为金日成主席的不幸逝世而痛哭流泪。
平壤市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冒雨前往万寿台教育广场举行吊唁活动。机关团体来的人抬着花圈,更多的人拿着鲜花束,金日成主席铜像前已经是花圈和鲜花的海洋。在朝鲜举国悲痛的那段日子里,国内的鲜花不够用,就从中国进口。
人们在金日成主席铜像前长跪不起,放声痛哭,用撕肝裂肺、痛失亲人的哭声来寄托对领袖的哀思。人们浑身湿透,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雨水和泪水汇聚成溪流,顺着万寿台缓缓的山坡流下山,流进了呜咽而过的大同江。万寿台哭声如涛如风如潮,惊天动地。
不断有更多吊唁的人群从山下涌来。
农民们捧着已经成熟的农作物──黄瓜、土豆、玉米、西瓜、蔬菜、水果……,献在金日成主席铜像前,让领袖享受今年的收获。
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们拄着拐棍,被儿孙们搀扶着来到万寿台,他们将平时舍不得喝的好酒浇洒在金日成主席铜像前祭奠。不少老人悲痛欲绝,哭着哭着就晕倒在雨水里。好几辆救护车守候在万寿台广场,不断鸣叫着拉走晕倒的老人。
朝鲜各道、市、郡的人民群众都守护在当地的金日成主席铜像、史迹碑、纪念馆或追悼场地前,悲痛地为金主席守灵。
许多韩国群众在汉城以及各地设置香案灵堂,举行各种形式的追悼活动。部分韩国人士和青年学生还力排干扰派代表团到平壤吊唁金日成主席。
旅日朝鲜人总联合会和海外同胞组织都发了唁电,送了花圈,举行了各种形式的悼念活动。许多海外朝鲜人组织还派吊唁团到平壤进行吊唁活动。
整个哀悼期间,在金日成主席灵前及在各地追悼场地表示哀悼的达2.12亿人次。
世界震动
金日成主席的逝世震动了世界。
各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国人民对金日成主席的逝世表示极大的悲痛。由于朝鲜党和政府在哀悼期谢绝外国友人前往平壤吊唁,所以,各国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以其他方式表达了对失去金日成主席这位伟大朋友的悲痛和哀悼。
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李鹏、乔石都给朝鲜发了唁电。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一版刊登了金日成主席遗像以及朝鲜党和政府发表的《告全体党员和人民书》。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亲自到朝鲜驻中国大使馆吊唁,并于1994年7月11日亲笔题词:金日成主席永垂不朽。在朝鲜7月20日举行金日成主席追悼大会时,中国北京天安门、新华门、人民大会堂和外交部都下半旗致哀。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给朝鲜发了唁电:“我们在朝鲜和社会主义最需要的时刻失去了金日成同志,国际革命运动失去了伟大的堡垒。古巴虽然失去了自己的战友、亲密的朋友,但是永远不会忘记。”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发表声明唁电:“谨此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多年来的领导人金日成主席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
叙利亚阿拉伯共和国总统阿萨德发了唁电:“金日成主席逝世的噩耗是晴天霹雳,他的去世不仅是朝鲜人民的损失,而且是阿拉伯事业和叙利亚事业的巨大损失。他虽然去世了,但永远活在朝鲜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
马里共和国联合委员会委员长发了唁电:“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所诞生的伟大领导人离开了人间,我们为失去了这个中心点感到悲痛。”
联合国秘书长也发表了声明唁电:“金日成主席是彪炳史册的伟人。”
日本首相村山富市也以日本社会党的名义发了唁电。
美国总统克林顿也致电表示哀悼。
在十几天的哀悼期间,朝鲜党和政府收到中国、古巴、罗马尼亚、乌干达、尼日利亚、利比亚、柬埔寨、委内瑞拉、莫桑比克、几内亚、芬兰等166个国家、60多位党的领导人和国家元首,170位政府领导人、社会团体、国际友人的3480多封唁电和悼念信;收到世界各国领导人和人民送来的花圈和花篮3300多件。20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确定了哀
悼日或哀悼日期并下半旗致哀;160多个国家举行了哀悼仪式;60位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170多位政党领导人、40多个国家的总统特使和国会议长、数千个代表团和团体、2000多名外交代表到朝鲜驻本国大使馆吊唁致哀;120多个国家的700多家出版物报道了金日成主席逝世的消息。连美国最大的新闻媒体CNN也派记者来到平壤做现场报道。
世界应该为之悲痛,因为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朋友。
世界应该为之震动,因为世界政坛失去了最后一位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政治元老。
长行当歌
为了满足朝鲜人民群众悼念金日成主席的需要,金正日同志领导的治丧委员会决定将哀悼期延长到7月19日。
7月19日,朝鲜党和政府在首都平壤金日成广场举行向金日成主席告别仪式。
那天仍然阴有小雨,而且有雾。
雨如泪水,雾如心境。
主席府广场站满前来为金日成主席送行的朝鲜党政军领导人和金主席生前友人,稍远处是朝鲜人民军三军仪仗队。
上午9点,鸣礼炮82响,象征着金日成主席享年82岁。之后,金日成主席的警卫人员鸣枪致哀。
哀乐起,金日成主席生前乘坐的黑色林肯大轿车在前导车的引导下,载着领袖的灵柩,直接从主席府大厅里开出来,金日成主席的副官坐在司机助手座位上。接着开出的另外一辆大轿车顶部立着巨幅“太阳像”──金日成主席戴着眼镜,慈祥地微笑着,黑白相间的头发令人心动。“太阳像”四框镶嵌着小白花。车顶部铺满鲜花。
灵车一出现,送行的人们顿时哭声震天。
哀乐声中,灵车缓缓行至三军仪仗队前。
金日成主席生前曾经多次在重大国事活动中检阅过三军仪仗队。现在,三军仪仗队最后一次接受金日成主席的检阅。
灵车在三军仪仗队前停驶。哀乐停。静场。
手持军刀的指挥官向仪仗队下达口令之后,正步来到灵车前,敬军礼,像金日成主席在世时一样做检阅报告:
“报告主席同志,朝鲜人民军三军仪仗队列队准备完毕,请检阅!”
然后指挥官转身,向三军仪仗队发出口令:向右──看!
军旗、军号、指挥刀和枪支齐降为45度角,向领袖致哀。
军乐大奏,不再是哀乐,而是朝鲜人民、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所有反法西斯阵营都熟悉的《金日成将军之歌》。
在那威武雄壮、铿锵有力的军乐中,灵车开动,朝三军仪仗队前铺就的红地毯上缓缓驶来。指挥员陪着灵车缓行。
金日成主席最后一次检阅朝鲜人民军三军仪仗队!
检阅完毕。灵车以及送行车队开上平壤市区主要街道,金日成主席要向热爱和崇敬他的平壤市人民群众告别。
那是一支庞大的车队。前面是两辆前导车,后面是排成三角队形的护卫摩托车队,然后是大约300辆轿车,轿车里坐着为金日成主席送行的朝鲜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军队高级将领。
街道两侧许多地方都挂着标语:“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永远和我们在一起”、“用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革命思想更牢固地武装起来”……这些标语代表着朝鲜劳动党以及朝鲜人民当时的心声。
天仍然下着小雨,仿佛在为金日成主席远行之路洒水除尘。数百万人站在大街上为金日成主席送行──其中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友人。灵车所到之处一片哭声,人们喊着金日成的名字,向领袖的英灵抛洒鲜花。一些头发花白的老人跪在地上,用衣襟沾着雨水和泪水擦拭本来已经非常干净的路面,以便让敬爱的领袖纤尘不染地远行。
灵车经金星大街、革新大街、千里马大街、统一大街、青年大街、玉流桥、金日成广场、千里马铜像、凯旋门,绕行平壤市区40公里之后再回金星大街,然后回主席府。金日成主席将按照生前的面貌被永远安放在那里。
当灵车路过金日成广场时,金正日同志和朝鲜党政军领导人在主席台上向金日成主席告别。
1994年7月20日,朝鲜党和政府在平壤以空前的规模,庄严地举行了追悼金日成主席中央大会。金正日同志出席了大会,在他身边站着国防部长吴振宇和政务院总理姜成山。
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金永南受金正日同志委托致悼词。
他说:“我们敬爱的慈父领袖为了人民的自主事业、社会主义事业献出了一生。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为国家的统一和全世界的自主化而付出了废寝忘食的劳苦,进行精力充沛的活动。他的突然逝世是十分不幸和悲痛的事情。”
金永南还说:“我们要捍卫慈父领袖和花费巨大心血建立的我党和革命队伍的一心团结,更进一步地加强以金正日同志为中心的全党、全民、全军浑然一体的关系。”“全体党员和人民的惟一誓言是,按照领袖的意愿,团结再团结在以金正日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周围,将主体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中午12点,朝鲜全国火车、轮船齐鸣汽笛,全体朝鲜人民默哀3分钟,追悼金日成主席。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在转播追悼大会实况时是这样形容的:“朝鲜人举行金日成主席的葬礼,是作为亲生父亲的葬礼举行的。金日成主席生前曾经说过朝鲜是一个大家庭。对这句话,当时西方人无法理解。但是,星期二举行的葬礼清楚地证明,朝鲜人民是始终把金日成主席奉为父亲的。”
伟人永生
哀悼期结束之后,关于如何纪念金日成主席和使领袖永生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首先是将金日成主席灵柩安放在何处的问题。当时有人建议将金日成主席的灵柩安放在平壤人民大学习堂,或金日成广场,或人民文化宫。
金正日同志提出了他的独到见解:“70年代我们给金日成主席建了锦绣山议事堂做为领袖办公的地方,现在,我们要把领袖的遗体仍然安放在领袖生前办公的地方。”
有人建议:“金日成主席逝世了,金正日将军应该到锦绣山议事堂办公。”
金正日同志说:“我在哪儿办公都行,现在的办公地点就很好。锦绣山议事堂建得非常好,领袖就安放在那里吧!”
接着,金正日同志又说出一番感人肺腑的话:“领袖生前办公累了的时候,就来到阳台上,一边休息,一边望着对面大城山抗日烈士陵园,同他安息在那里的老战友们说说话。现在领袖虽然去世了,但安放在锦绣山议事堂,还像他生前一样,可以和老战友们说话。”
为了把锦绣山议事堂改建成金日成主席遗体安放地,1995年6月12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中央人民委员会和政务院联合做出一项《关于以永生的容貌永远安放金日成同志遗体的决议》,主要内容有:
1.将伟大领袖生前工作的锦绣山议事堂改建为锦绣山纪念宫;将锦绣山地区作为主体的最高圣地。
2.按照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生前的容貌,在锦绣山纪念宫里安放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遗体。
3.在锦绣山纪念宫里兴办主体思想著作馆,陈列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生前所写的一切著作,陈列他的专用轿车和勋章。
根据这项决议,锦绣山纪念宫改建工程开始了。
锦绣宫新修了一道围墙,白色花岗岩透雕着飞行的仙鹤;扩建了锦绣宫广场,方便今后在此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封闭了锦绣宫所有的窗户,修建了纪念宫地下引道和长廊,以便于保持室内恒温,保存领袖遗体;为了方便年纪大的人,引道里铺
了总长940米的平行电梯;铺设了市区到锦绣山纪念宫的专线有轨电车,方便人民群众前往瞻仰金日成主席遗容;在锦绣山纪念宫周围建立了树木园,栽种了250多种、共2384235棵树木;在锦绣山纪念宫前的金星大街尽头修建了“永生塔”,以纪念金日成主席永生。
金正日同志还指示,在锦绣山纪念宫的一间大厅里立一尊金日成主席大理石全身雕像。因为金日成主席生前接待外宾以及同人民群众照相时的背手姿态是朝鲜人民所熟悉的,雕像就采用了这个姿态。雕像的背景用朝霞般的暖光。
1995年7月7日,当金日成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锦绣山纪念宫正式对外开放。金正日同志出席了纪念仪式。
金日成主席永生!
守孝三年
金日成主席逝世之后,谁来接替他生前担任的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职务,这是世界各国所关心的问题。
这似乎不成问题。因为早在1974年召开的朝鲜劳动党五届八中全会上,就已经确定金正日同志为金日成主席的接班人。多年来的领导工作实践也证明金正日同志具有领袖的聪颖天赋和领导才能,是金日成主席理想的接班人。由金正日同志接替金日成主席生前担任的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职务,是朝鲜党心、军心和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在金日成主席逝世100天追悼大会之后,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每天都收到数万封人民群众的来信,要求尽早拥戴金正日同志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者。朝鲜各界一致动议,应该把金正日同志拥戴为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
但是,金正日同志在听完汇报后却回答:“不必着急,人民在金日成主席灵前号啕痛哭的悲哀还没消除,怎么能选举党和国家新的领导人、高呼万岁呢?这是违背战士道义的行为。”
金正日同志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他接着又说:“伟大领袖生前已经确立了党和国家的领导机构和体制,我不需要什么拥戴仪式。不举行拥戴仪式,朝鲜人民也会按照劳动党的意愿来工作和生活。在朝鲜人民还没有完全消除悲痛的情况下举行拥戴仪式,是不合世情的。”
金正日同志决定守国孝三年。
按照朝鲜民族的传统惯例,这“三年”的概念一般是指三个年头,到1996年守孝期满。但是,金正日同志说:“我们不能按照这种惯例,要守孝整三年,到1997年7月8日。”
金正日同志的这个决定,是根据朝鲜民族的民族特性、朝鲜国家的基本国情以及他个人的忠孝品德做出的。
从民族特性上看,朝鲜民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有许多独特的民族传统和民族习惯流传至今。尽管世界已经进入开放和融合的时代,但朝鲜民族的这些传统和习惯没有被同化而保留下来。比如朝鲜民族独特的饮食文化和餐具器皿,朝鲜妇女独特的民族服饰。再比如朝鲜民族非常尊重老人,重视老人的花甲大寿,父亲去世儿子要守孝三年等等。
从朝鲜的国情上看,金日成主席从1945年凯旋回国到1994年逝世,领导朝鲜整整半个世纪。在这50年里,金日成主席实行仁德政治,以民为天,赢得了全体朝鲜人民的爱戴,被人民群众视为慈父。慈父过世,自然要守国孝三年。
从金正日同志的个人品德上看,做出“守孝三年”的决定,正是他忠孝品德的体现。1992年金正日同志五十诞辰时,金日成主席曾送给他一件特殊的礼物──领袖为金正日同志写了一首诗:
白头山顶正日峰,
小白水河碧溪流,
光明星诞五十周。
皆赞文武忠孝备,
万民称颂齐同心,
欢呼声高震天地。
金日成主席在这首诗中提到的“皆赞文武忠孝备”的“文武”显然是称赞金正日同志的才干,文武双全;而“忠孝”则显然是夸奖金正日同志的品德。忠──是指金正日同志作为一名朝鲜劳动党党员,对党、对党的领袖以及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孝──是指金正日同志作为金日成主席的儿子,对父亲无比孝敬。从小到大的金正日同志一直在生活和安全上悉心照料金日成主席,这是世人皆知的,金日成主席生前多次在接见外国友人时夸奖金正日同志的这种孝道。金正日同志“守孝三年”的决定,正是他“忠孝”品德的真实体现,是对金日成主席的崇敬和爱戴,同时也反映了朝鲜人民的共同心愿。
曾经有人担心,“守孝三年”是否会影响朝鲜党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其实,这种善良的担心是多余的。
正如金正日同志所说:“伟大领袖生前已经确立了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这种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就是确立金正日同志为金日成主席接班人的领导体制,就是以金正日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
金正日同志被全党拥戴为金日成主席的接班人,有一个锻炼成长、领袖培养、全党认可的历史过程。
金正日同志1942年2月16日生于白头山抗日密营,父亲金日成当时是朝鲜人民革命军司令官,母亲金正淑是抗日战士。1945年11月,金正日同志随父母回到平壤。母亲回国后不久于1949年9月逝世,金正日和妹妹从小就生活在父亲身边。
1952年11月,金正日同志编入万景台革命学院四年级。1954年9月升入平壤第一中学。1956年12月,金正日同志加入了朝鲜民主青年同盟。1957年9月升入平壤第一中学高级班之后,金正日同志被选为该校民主青年同盟副委员长(委员长由教师担任)。1960年9月1日,金正日同志升入金日成综合大学,在经济学系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在校期间,金正日同志发表过不少优秀的论文。1961年7月22日,金正日同志加入了朝鲜劳动党。
大学毕业后,金正日同志从1964年6月19日开始,来到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工作。先后任党中央指导员、科长;1970年9月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鼓动部副部长;1972年10月,年仅30岁的金正日同志被选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1973年7月任党中央宣传鼓动部部长,同年9月任劳动党中央书记。
1974年2月,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五届八中全会在讨论通过关于达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十大远景目标的决议之后,接着讨论了推举接班人的问题。金一、吴振宇、林春秋等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们根据全体党员和人民的愿望,提议拥戴金正日同志为党的领袖的接班人,建议由金正日同志领导党的全盘工作,并表示将积极拥护金正日同志的领导。
对这些党的老干部们的提议,金日成总书记在全会上表态说:“今天的会议讨论了非常重要的问题,与会者们一致提议,为了完成主体事业,把金正日书记推戴为我们党的领导的接班人。我也同意这个提议,你们的想法也就是总书记的想法,总书记的想法也就是你们的想法。我的意见也和你们一样。”
全会决定,推戴金正日同志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委员、金日成同志的接班人。
当时金正日同志32岁,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在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工作。
1980年10月10日,朝鲜劳动党第六次大会在平壤召开,这是朝鲜劳动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大会。世界118个国家的政党代表团列席了这次会议。会上,金日成总书记做了“五大”以来的工作报告,宣布实现全社会的主体思想化为朝鲜革命的总任务,并全面阐述了完成总任务的具体任务和途径。
在“六大”上,金正日同志当选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党中央书记和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在政治上晋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那年金正日同志38岁。
1982年,在迎接金日成主席70诞辰和金正日同志40诞辰之际,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颁布政令,授予金正日同志“共和国英雄”称号。
由于金正日同志在朝鲜人民军建设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1990年5月,他被推戴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1991年12月24日,在朝鲜劳动党六届十九次全会上被推戴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主席在后一天举行的朝鲜人民军连队政治指导员大会上说:“昨天举行的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根据全体人民军军人和人民的一致意志,推戴金正日同志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我希望全体人民军官兵把最高司令官的命令视为我的命令,绝对服从他的命令,竭诚拥护最高司令官的领导。”至此,金日成主席已经放心地将军队指挥权交给了金正日同志。
1992年4月,金正日同志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当时朝鲜人民军的元帅还有吴振宇同志。金日成主席是大元帅军衔。
1993年4月9日,在朝鲜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五次会议上,金正日同志被推戴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长,在此之前这一职务一直由金日成主席担任。
从以上简历中不难看出,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起,金正日同志在朝鲜劳动中央委员会里,作为金日成主席的亲密同志、忠实的助手,长期辅佐领袖进行党务、国务和军务领导工作。用朝鲜同志们的话说:“金正日同志早在30年前就已经开始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了。”
在朝鲜的政治生活以及人民的心中,早已习惯了这种领导体制。朝鲜所有公共场合以及家庭,多年以来一直同时悬挂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同志两位领导人画像。朝鲜人民习惯称金日成主席为“伟大领袖”,称金正日同志为“伟大领导者”。
金日成主席对接班人金正日同志非常满意。1992年4月15日,金日成主席在自己的80寿辰宴会上发表讲话时说:“今天,我们的全体党员和劳动者继承党的革命传统,紧密团结在金正日同志和党中央委员会周围,形成了接革命的班的坚强主体,这是争取我国革命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对此,我感到非常满意。我想说,这便是我八十生平的主要总结。”
1994年3月31日,朝鲜劳动党召开了3万人的各级党组织书记会议──如此大规模的党的会议在朝鲜劳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金日成主席给大会发去了贺信。他在信中说:“今天,党的伟业,主体革命伟业,正在金正日同志的领导下光荣地推进。金正日同志拥有人民领袖卓越的品格。”
金日成主席在信中还说:“我们的党已经成功地解决了领导连续性问题,以满足革命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这是我们党引以为豪的成功,这将牢靠地保证我们党和我们的革命有光辉的前途和取得辉煌的胜利。”
正如金日成主席所说,朝鲜劳动党很好地解决了接班人的问题。
或者说,金日成主席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将金正日同志培养成放心的接班人,赋予他领导党、政、军所必要的全面的权力。
在守孝三年期间,金正日同志就是以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委、书记处组织书记、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和国防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以及30多年来形成的领导者崇高的威望,领导着朝鲜党和国家体制正常运转。
后继有人
1997年7月8日,朝鲜为金日成主席守国孝三年期满。
当天,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中央军事委员会、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中央人民委员会和政务院联合做出《永远发扬光大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革命生涯和不朽的革命业绩的决议》。主要内容如下:
1.决定以伟大领袖作为民族的太阳升起的1912年为元年,制定主体年号。
2.决定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诞生日4月15日为朝鲜民族最大的节日“太阳节”。
接着,在朝鲜劳动党成立52周年前夕,朝鲜劳动党开始了独特的、自下而上的拥戴金正日同志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组织工作。从9月到10月上旬,朝鲜人民军党委、各道、直辖市、执行道党委一级职能的党委分别召开代表会议,一致通过拥戴金正日同志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决议。
10月8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这一决议,发布了特别报道:宣布全党拥戴金正日同志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10月10日,朝鲜劳动党建党52周年纪念日,朝鲜举行了自1993年以来第一次阅兵式和百万人大游行。当金正日总书记出现在金日成广场主席台时,万众欢腾,群情振奋,热烈庆祝他就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
人民武力部部长崔光次帅受金正日总书记委托发表讲话:“军队今后要继续忠于党、国家和军队的伟大领导者、最高统帅金正日同志。”
国际社会对金正日同志就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做出积极反应: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当天就向金正日同志发了贺电,祝贺他出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古巴共产党总书记菲德尔·卡斯特罗,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几内亚共和国总统孔戴,叙利亚阿拉伯复兴党总书记、叙利亚共和国总统阿萨德,尼日利亚国家元首阿巴查等也发了贺电。
俄罗斯、美国、日本和韩国等60多个国家的新闻媒体对金正日同志就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一事进行了报道。
在确定了党的最高领导职务之后,朝鲜又开始了确定最高行政权力机构的组织工作。
在此之前,许多外国人猜测,金正日同志肯定要被拥戴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但是他们猜错了,金正日
同志再次以他独特的思维方式,向世人展示了他的不凡。
1998年7月26日,朝鲜在全国687个选区开始了第十届最高人民会议代表选举工作。这是自金日成主席1994年逝世之后举行的第一次选举,说明朝鲜的国家政治生活恢复了正常。金正日同志在第666号人民军选区当选为议员。
1998年9月5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第十届第一次会议在平壤万寿台议事堂举行。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修改,主要修改内容有:
1.拥戴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为共和国永远的主席。
2.取消原有的关于国家主席、副主席和中央人民委员会条款,撤消中央人民委员会。
3.撤消最高人民会议常设会议,成立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作为最高人民会议休会期间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将原来属于国家主席、副主席和中央人民委员会的职权,移交给新设立的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以及委员长和内阁,并规定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代表国家接受外国使节递交的国书。朝鲜前政务院副总理金永南当选为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
4.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设立名誉副委员长一职,由最高人民议会议员中长期参加国家工作并做出突出贡献的领导干部担任。前国家副主席李钟玉、金英柱、朴成哲和前检阅委员会委员长全文燮这四位元老当选该职。
5.设立内阁,取代政务院作为国家的最高行政执行机关;内阁总理代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原政务院总理洪成南当选内阁总理。
6.新宪法中引人注目的修改是关于“国防委员会”。前宪法规定:国防委员会是“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新宪法将其职能改为“总扩性的国防管理机关”,对国防事业负全盘责任。“总扩性”包含了一切,从而提高了国防委员会的职权。前宪法关于国防委员会只设了一条──即第十四条。新宪法则用了一节的篇幅来论述国防委员会。修改后的宪法规定:国防委员会委员长行使国家最高领导权,即:统帅和指挥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力量的总体来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国家体制与人民的命运,组织领导为加强和发展国防力量和总体国力的工作。国防委员会委员长的职务同时也是祖国荣誉和民族尊严的神圣象征。
在这次会议上,金正日同志再次当选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根据新宪法赋予国防委员会的职权,金正日同志理所当然地成为朝鲜国家最高领导人。
会议就此发布的公报说:“这是朝鲜全体人民和人民军官兵对金正日同志绝对支持和信赖的表示。”
根据金正日同志的提名,大会还选举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赵明禄次帅为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金一哲、李用茂为副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金永春等6人为委员。
在这次内阁选举中,包括两位副总理在内的34名内阁成员中新成员超过一半。
朝鲜第十届一次全国最高人民会议是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正如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议长杨亨燮在开幕词中所说:“最高人民会议十届一次会议是在即将迎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庆50周年之际召开的,是一次历史性的团结的大会,是在为实现朝鲜劳动党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崇高目标的斗争中实现历史性转折的重要政治事件。”
至此,金正日同志担任的职务是: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
金正日同志成为朝鲜党、国家和军队的最高领导人,是朝鲜劳动党的选择,是朝鲜人民的选择,是朝鲜人民军官兵的选择,是朝鲜历史发展的选择,是时代的选择。
1997年2月15日,著名的朝鲜人民军功勋合唱团在平壤“4·25文化会馆”举行了庆祝金正日同志55岁诞辰日演出,百余名男歌唱家们用雄浑刚毅的嗓音唱出了一首让朝鲜人民精神为之一振的新歌《金正日将军之歌》:
白头山绵绵无际,
锦绣山河三千里,
拥戴您伟大将军,
欢呼声惊天动地。
太阳事业的接班人,
人民的领导者,
万岁万岁金正日将军。
从此,这首《金正日将军之歌》同1945年开始在朝鲜盛行的《金日成将军之歌》一起,在朝鲜三千里锦绣江山唱开了。
正如这首歌唱的那样,在朝鲜──
金正日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