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舆论压力下,美国意识到了自己对朝鲜“邪恶轴心”说的失误,加紧弥合。2月1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纽约与韩国外长会谈时就“邪恶轴心”解释说:“美国对朝鲜的政策没有变。”2月7日,鲍威尔在致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的一封信中说:“美国完全支持你们政府与朝鲜的接触政策,并坚信朝鲜半岛北南双方发展友好关系,缓解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并实现持久的稳定。”
2月12日,美国又放出了新的口信。国务卿鲍威尔在宣布布什总统将于下周访问亚洲时说,尽管布什总统谴责朝鲜是“邪恶轴心”的一部分,但他仍然希望朝鲜人民能过上好日子。布什总统将在访问韩国期间重新提出与朝鲜对话的建议。“我们准备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在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情况下与朝鲜进行对话。我们希望朝鲜能接受我们的建议。”
尽管美国宣称愿意与朝鲜进行无前提对话,但是,布什总统在亚洲之行中仍然散布“有前提对话论”。例如,他在2月15日访问日本并接受日本《朝日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如果朝鲜改弦更张,美国将乐于同它开展贸易。不过,作为前提条件,朝鲜必须“解除军事紧张,不再把资金从生产国民生活必需品挪用于军事预算”。他要求朝鲜削减常规军事力量,这是朝鲜难以接受的。
也是因为“邪恶轴心”论,布什总统在2月19日访问韩国时,受到了韩国群众的强烈反对。
布什总统访问韩国
在布什总统访问韩国之前,韩国掀起反对布什“邪恶轴心”的浪潮。
韩国反对布什总统的“邪恶轴心”演讲,是因为布什的““邪恶轴心”与金大中总统的想法显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韩国国内普遍认为“邪恶轴心”的提出将使本来就紧张的朝鲜半岛局势更加紧张,使本来就恶化的朝美关系更加恶化,给朝鲜半岛北南关系带来负面影响,也给美国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使本来就对美国驻军反感的韩国群众的反美国情绪更加高涨。更多的韩国人担心美国总统布什的“邪恶轴心”论会引起朝鲜半岛的战争。
在布什总统发表“邪恶轴心”讲话之后,韩国的一些官员纷纷替朝鲜说话。韩国统一部长官丁世铉2月2日在电视广播中,针对美国近来对朝鲜的强硬态度时指出:“朝鲜就算拥有核武器,也不会用在弹丸之地的朝鲜半岛上。细菌和生化武器也是一样。因为如果用在朝鲜半岛上,将会波及朝鲜。”他还说:“美国所指的导弹,与其说是攻击韩国的导弹,不如说是为了销售导弹赚取外汇。”他希望“美国总统布什在2月份访问韩国时,看到南北对峙状况,对自己的想法有所改变。”
韩国国会40多名议员担心布什总统的“邪恶轴心”论会把朝鲜半岛引向战争,联合发表声明:“坚决反对美国在没取得联合国决议的情况下对朝鲜采取单方面的军事行动,坚决反对美国为推行其世界战略而扩大先发制人的战争。”国会议员宋锡赞干脆就在国会上宣布,布什就是“邪恶的化身”。
布什的“邪恶轴心”论导致了韩美关系紧张。据韩国媒体调查:韩国对美国抱积极看法的人已经从1994年的63.7%,下降到33%。
韩国许多社会团体在布什访问之前不断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反对布什的“邪恶轴心”论,反对布什的来访。布什抵达韩国的前一天,2月18日,28名韩国青年占据了汉城贸易会馆第45层美国商工会议所办公室,打出了“反对助长战争危险的布什访韩”的大标语。四五十名青年学生在美国驻韩大使馆外示威,并与警察发生混战。除汉城外,韩国各大重要城市也都发生了抗议布什“邪恶轴心”讲话的活动。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防止布什访问出现意外,韩国政府向警察当局下达了“非常戒备状态”的命令,实行“立体铁桶式警卫”──而且天上动用的直升飞机是美国驻军的,这在韩国历史上是第一次。
2月19日下午,布什总统一下飞机,就在机场受到100多名韩国群众的抗议,他们当场焚烧美国国旗,并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为了防止意外,布什总统不得不乘坐直升飞机从机场来到他的下榻处。
2月20日,布什总统同金大中举行会谈,会谈的主要内容有:朝鲜半岛问题、反恐问题和美韩双方贸易问题。这三个问题中重点是朝鲜半岛问题──主要是朝鲜导弹计划和朝鲜在军事分界线庞大的常规武装力量问题。
在访问韩国期间,布什总统的矛盾表现也让金大中总统左右为难,因为他在会谈中一方面鼓励韩国继续实行“阳光政策”,说美国愿意同朝鲜进行对话;另一方面又坚持“邪恶轴心”论,一再表示他对把朝鲜和伊拉克、伊朗纳入“邪恶轴心”持保留态度。在记者招待会上,布什总统还解释他坚持“邪恶轴心”论的理由。他说:朝鲜对美国重开对话的要求不予理睬,“我不会改变对朝鲜领导人的看法,除非他同意会谈”。但他同时说,美国将继续向朝鲜提供粮食和人道主义援助。布什在韩国的表现证明他坚持“邪恶轴心”的立场没有变。
布什总统在韩国访问期间讲过这样的话:“我们绝不容许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政权使用世界上最危险的武器对我们构成威胁。”
2月20日当天,布什总统在金大中总统的陪同下,来到军事分界线附近的都罗山车站,他在那里对美军士兵发表了演讲。他说:“我的设想是清楚的。朝鲜半岛总有一天会告别铁丝网和恐怖造成的分割状态,并依靠谈判与合作实现统一。”
身穿绿军装的布什总统还来到军事分界线观察哨,用望远镜向朝鲜一方张望。当时有人问他在想什么。他随口回答一句:“我们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什么?
是准备好迎接朝鲜的进攻?
还是准备好向朝鲜进攻?
或者是准备好同朝鲜对话?
世人不得而知。
针对布什总统在访问韩国期间的表现,2月22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愤怒地拒绝了美国关于恢复会谈的要求,指责布什总统是一个“政治落伍的儿童”,“布什对朝鲜国家体制的批评是对朝鲜人民民族感情的侮辱”。
美国在朝鲜拒绝恢复会谈之后,坚持布什总统提出的恢复会谈的建议仍然有效。
进入3月,朝鲜提出同美国恢复会谈的条件。3月5日,朝鲜政府通过朝中社发声明:“朝鲜在对话问题上的立场是,让美国承认朝鲜的政治制度,不允许解除朝鲜的武装使其放弃自己的制度。美国政府对朝政策必须回到克林顿政府的立场上去。这一立场既不是美国所说的边缘政策,也不是谈判的前奏。”
由于美国方面的原因,朝美关系继续恶化。
3月中旬,美国五角大楼向白宫提供了一份《核态势评估报告》,该报告称:在紧急的情况下,美国可能向7个国家实施核打击,其中包括朝鲜。这份报告的提出,加剧了朝美关系的恶化。3月14日,朝鲜外务省发表声明称:如果美国对朝鲜实施核打击,美国大陆也不会太平无事。美国的这一做法,使朝鲜不得不重新审视与美国签定的所有协议,其中包括1994年签定的《框架协议》。
美国对朝鲜的回答是,3月21日至27日,美国和韩国部队开始举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这次军事演习把过去每年分别举行的“联合战时增援演习”和“秃鹫”军事演习合二为一。除了驻韩美军外,还有1万名驻日美军参加了这一演习。
美国的行动使朝美关系几乎达到了冰点。
布什总统特使访问朝鲜
2002年4月份,金正日委员长在会见韩国特使林东源时表示,准备接受美国特使普里查德访问朝鲜。这是金正日委员长权衡国际形势,从和平的目的出发,再次运用高明的外交手段化解朝美矛盾而主动采取的积极措施。
得到这个信息的美国再次通过朝鲜驻联合国机构提议在纽约进行朝美恢复会谈磋商。美国朝鲜半岛和平协议特使普里查德同朝鲜驻联合国大使朴吉渊会面。他对大使说,美国没有推翻朝鲜体制的企图,着重强调双方应遵守《框架协议》。朝鲜方面要求美国对朝鲜的批评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并表示朝鲜愿意同美国恢复对话。
两个月后,美国提出了派总统特使访问朝鲜的建议。后来因为6月25日朝韩海上交火事件,美国宣布取消了这一计划。
待事件平息之后,7月26日,朝鲜主动宣布:“如果美国今后还打算派出特使,朝鲜将一如继往地给予积极回应。”美国当天做出了积极的回应,表示美国将与日本和韩国进行磋商,协调立场,然后给予答复。
7月31日,在文莱举行的亚洲安全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会议休息时主动与朝鲜外相白南舜在走廊里举行了15分钟的非正式会谈。虽然会见的时间短了一些,但这是自布什政府上台以来朝鲜和美国最高级领导人的会晤。鲍威尔表示要在没有任何前提的情况下与朝鲜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并再次表示将派遣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凯利访问平壤。白南舜表示接受凯利访问平壤。这次会晤为双方的会谈恢复打开了大门。
美国将特使由普里查德改为助理国务卿凯利,表明特使身份升级了。
当年9月17日日本小泉首相访问朝鲜,朝日关系有所改善,也促进了朝美关系的改善。由于金正日委员长在会见小泉首相时让他给美国捎话,“朝美会谈的大门始终敞开着”。小泉首相回国后就打电话将金正日委员长的话捎给了布什总统,并且敦促布什同朝鲜恢复对话。所以,在小泉访问朝鲜不久,9月25日,美国宣布布什总统将委派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凯利作为他的特使,于10月3日至5日访问朝鲜,与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
这是布什就任总统以来美国和朝鲜之间首次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高级对话,也是两年来第一位访问朝鲜的美国政府官员,标志着布什政府将朝鲜称为“邪恶轴心”的政策发生了某些微妙的变化。
凯利先飞往日本和韩国,同两个盟国进行协调。然后,10月3日,凯利率领由9人组成的代表团从汉城飞往平壤。
虽然世界对凯利访问朝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但是,凯利这次访问朝鲜从一开始就给世人一种冷调处理的感觉。美国国务院对访问进行了严格的控制,甚至不公开代表团其他成员的名单。美国许多媒体要求派记者随团采访,但国务院的回答是拒绝,理由很简单:“专机太小。”而凯利则拒绝对外界谈此次访朝的日程和内容。他在离开美国时对记者们说:“人们一定以为我们会有突破,但是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这只是一次工作访问,切莫期望过高。”他在日本访问时表示:美国并不急于同朝鲜改善关系,没指望通过此次磋商取得大的进展。他在韩国时说:“完全是一次事务磋商,只不过才开始。”
尽管美国调子较低冷,朝鲜还是表现出改善朝美关系的立场,满怀善意接待凯利。
在凯利来到平壤前夕,10月3日平壤广播电台发表了金正日委员长与此有关的讲话:“即使是长期处于敌对状态的国家,如果尊重我方的自主权,放弃敌视政策,我方也会努力与之改善关系。”
抵达平壤的凯利先同朝鲜外务省副相金桂冠举行了非正式会谈。晚上,金桂冠为凯利举行了非正式晚宴。
4日,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会见了凯利一行。接着凯利同朝鲜外务省第一副相姜锡柱进行了两次会谈。
在上述会谈中,凯利向朝鲜方面阐述了美国政府的对朝政策以及对恢复朝美对话的基本立场。主要有四点:
1.要求朝鲜削减驻在军事分界线的常规兵力。
2.终止开发并出口远程导弹。
3.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
4.改善人道主义方面存在的问题。
对这四点,除了第三点朝鲜已经承诺之外,其余三点朝鲜很难让步。
在会谈中朝鲜方面则要求美国放弃将朝鲜列为“邪恶轴心”的敌视政策,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中删除朝鲜。
由于朝美分歧仍然很大,会谈结束时连下次会谈的日期都没有决定。
凯利这次访问朝鲜没有受到金正日委员长的接见,除了他本人及代表团级别较低外,还与朝鲜与美国当时的关系比较紧张以及会谈气氛冷淡有关。这与两年前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相比,相差悬殊。
10月5日,美国总统特使凯利结束了对朝鲜的访问,乘军用专机返回汉城。他在美国驻韩国大使馆发表了一份文字声明:考虑到美国与朝鲜之间的分歧,双方的对话是有用而坦率的。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但未做出决定或达成协议。
他在声明中还指出:朝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弹研究开发计划、传统军事装备力量的威胁、以及人权等问题,都是美国关注的事项。但此次会谈的焦点是朝鲜同韩国交界地区大规模部署常规部队和向伊朗等国出口导弹等问题。
凯利在声明中还表示,美国将与韩国和日本进行协商,然后确定进一步的对朝政策。
这只是官样文章了。其实美国这次派总统特使访问朝鲜,主要目的有两点:一是就一些问题试探朝鲜的态度;二是美国正在准备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在动武之前采取外交手段稳住朝鲜,以避免两面作战。用国际社会当时的一句评语说:“凯利只是宣读白宫拟好的高压台词而已。”
所以,当凯利离开平壤之后,朝鲜对之进行了猛烈的抨击。10月7日朝鲜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讲话说,凯利在朝美高级事务协商中,“态度是高压式的,极其傲慢”。“布什政府显 然是在实行强硬的敌视态度,他们不是对话,而是想用强权压我们屈服”。发言人还说:“在协商中,我们已经明确地表明了我方的原则立场。问题在于美国采取敌视朝鲜的政策。”
凯利访问朝鲜回国之后不久,美国即宣布朝鲜仍然在实施其核计划,接着美国停止对朝鲜提供重油。朝鲜的反应是宣布启动已经冻结的核设施,驱逐国际原子能机构工作人员和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朝鲜和美国的关系再次跌进冰谷。
目前,朝鲜和美国的关系还没有解冻,发展结果到底如何世人也无法预料。但是世人可以肯定地说──
朝鲜不是“无赖国家”,它有自己的国家法律、制度、秩序和尊严,建国半个世纪以来,它以自立、自主、自强和自信的形象,赢得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信赖,世界上156个国家同朝鲜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果说朝鲜是“无赖国家”,难道这156个国家都是“不辨是非”的愚盲?
朝鲜也不是“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因为朝鲜以她的行动证明了这点──2001年11月3日,朝鲜签署并加入了主要的国际反恐条约《制止资助恐怖主义国际公约》和《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至此,国际社会的主要反恐条约,朝鲜基本都签署并加入了。如果说朝鲜是“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那么岂不是在说,国际反恐公约组织接受了一个“恐怖主义国家”加入其中吗?
朝鲜更不是“邪恶国家”,纵观5000多年的历史,朝鲜从来没有侵略过别的国家,现在没有在外国驻一兵一卒,也从来没有入侵别的国家的意图或计划。朝鲜所拥有的大规模的常规武装力量、远程导弹等,都是为了自卫,“邪恶轴心”从何而言?
美国加在朝鲜头上的这些“帽子”显然都不合适。
那么,朝美关系的症结到底在哪儿呢?
正如一些朝鲜人士所说:美国对朝鲜之所以长期采取敌视政策,说到底,就是因为朝鲜是至今世界上已经不多的公开高举反对美帝国主义旗帜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朝鲜坚持反美的主要原因,还是美国分裂朝鲜、侵略朝鲜、敌视朝鲜和封锁朝鲜。只有美国放弃敌视朝鲜的政策那一天,朝美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正常化。